国画家 张清浪 官方网站

+收藏:http://qinglang.orgcc.com
 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 艺术资讯 正文内容
绘画“三路”
2015-06-18    浏览(1245)    作者:张清浪    来源:国画家 张清浪 官方网站

  绘画“三路”

  (文/张清浪)
 
   绘画是艰辛之路。如果把画画当为一种放松或娱乐、或调养性情,那是件轻松快乐的事。对艺术的执着追求,往往使它变了负担和压力,没有付出艰辛的劳动,倾注大量心血是不可能成功的。在福州大学读书期间,我克服了学业的压力和家庭经济困难。一块“上排”可以买一张宣纸,当时为买纸墨,省吃节用,挤占一点可怜的生活费,以确保画画能继续下来。业余时间,往往在画桌边一站就是一天,为画好一张画,常常会忘记吃饭,有时直到头晕眼花、腰酸背痛时才会停手。精疲力竭又浪费不少纸张却画不出满意的作品时,偶尔会有绝望的感觉,似乎觉得自己活着是多余的。“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……”。那时才理解我们土楼人为什么会把古人的这句话作为祖训。
   绘画是寂寞之路。只有坚持辩证的思维方法和踏实的求学态度,对急功近利、哗众取宠、浮华、浮躁现象心如明镜,做到如人饮水,冷暖自如,才可能独辟蹊径,走出一条自己的路。绘画不分专业和业余,画得好就是专业。不少亲朋好友都劝我选择专职绘画之路,因为他们不知道好的作品不能仅凭借技巧,它更需要的是作者对人和自然的理性认识,对生活的感受。缺乏后者,作品变成俗品。“你的画一张多少钱?”“你是学这个专业的吗?”等等问话会让我感到寂寞。“把香蕉叶画成绿色不是更好看吗?”则会让你感到郁闷。中国画是最有人性,最能真切传达人的感情的艺术表达方式,而感情的真挚源于作者对生活对艺术的真诚感受。当自己的作品未被人看懂或被人曲解,没能引起共鸣时,就会觉得好像在自言自语,自讨没趣。
 绘画是欢畅之路。绘画必须面向生活,注意观察,体验现实中的人与自然,它源自心灵的生命写意。每当完成创作后,就会有一种痛快的感觉,情感得到了宣泄。这种快乐不会像卡拉OK那么短暂,它是比较持久的,而且常常伴随在写生、立意、构思、制作的全过程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虎伯寮地处南靖,是福建东南部唯一保存完整的具雨林特征的原始森林群落,有着热带雨林的典型特征,阔叶、藤类、攀缘、缠绕、寄生、互生、板根、老干等等,给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。每当进入密林深处,流连在藤树、花草之间的时候,就会深深被感动和吸引。相互绞杀的树木、飞攀树干的藤和那伸长脖子,拉细身躯,为接受浓密叶间渗入的阳光的小树等原始雨林的生长规律,酷似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,引人深思,更激发了创作灵感。如《雨林众生系列》、《雨林交响曲》、《秋风入树》、《嫩寒春晓》等作品便是我对大自然生命气象的心灵感悟。看到美、听到美、想到美、表现美都给人一种愉悦的心情。《冬至》尽管是记忆2000年家乡香蕉百年一遇霜冻的印象,那种哀伤之后,理性中还是会有轻松的感觉。

标签:绘画 三路
分享:
发表给力评论,说两句!  共有 0 条评论